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志刚(国画)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总把新桃换旧符

2015-11-26 14:32:52 来源:美术观察作者:李志刚
A-A+

  在绘画图式和语言越来越个人化的今天,人们用尽可能标新立异的视觉方式记录着各自的感悟和思考,探求各种各样艺术表现的途径和可能性。无论是对传统的传承,还是对定式和规范的突破与超越,都体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取向,当代中国画坛似乎显得空前的多元和繁荣。

  然而,在“多元化”大伞的遮盖下,也悄然成就了一批自负自得的投机者。以前卫新锐自居者,身披新潮铠甲,生猛异常,出手吓人,不把传统和文化当回事;而标榜传统者,则埋头在传统坑道里,拿传统当沙袋,以掩护自身创造力的不足。新锐们要割断传统的脐带和根脉,而标榜传统者手持笔墨盾牌要殉道传统。事实上真正的传统是割不断的,僵化的传统更难守长久,再说笔墨也不是传统的全部。在中国画传统的链条中,笔墨与立意、造型和色彩一样,不过是链条中的一环,是构成中国画传统的一个因素。反观宋元以前的中国画,追根溯源,从传统的重彩与民间彩绘中找回曾经的色彩,特别是传统的民间木版年画中扑面而来的天真灿然、单纯质朴、蕴含着旺盛活力和民族理念的色彩,唤起了我久违了的感动与激扬,近期的人物画创作或许显现出这一尝试。

  中国的民间美术色彩是一个庞大神秘,源远流长的色彩系统。继承和借鉴民间美术的色彩,首先要解读民间美术色彩的本质内核,从其产生的母体——民族文化中寻根探源,从哲学、艺术学、社会学的大背景中综合审视、探究民间美术的本质特征,才能实现民间美术色彩与当代中国画色彩的血缘链接。

  一、民间木版年画是我们民族的本土文化资源,蕴含着本民族的文化特征。独特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成为其诞生的背景和土壤,其色彩理念不同于西方后天发展起来的色彩学。中国的民间色彩源出本土,来自民间,传统的五行对五色,具有世代相传、约定俗成的象征意味。五行色彩是中国传统的“正色”,在民间美术中广泛使用。民间木版年画中的色彩以红、黄、蓝、黑、白五色为设色基础,不局限于随类敷彩,而是根据题材内容,以民族传统的色彩理念和情感具体运用。五色体系作为民族色彩体系的“正果”,主宰民族色彩意识近三千年,成为传统色彩美学观的基础。

  二、民间木版年画的色彩是一种原生态的色彩,保持着原始的品质和旺盛的生命活力。它源接人类早期的色彩直觉与本能。这种原始的直觉和本能,使得民间美术的色彩呈现出本真、鲜活、质朴、简纯的特征,是人的本源生命状态的直观呈现。从原始的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生殖崇拜,无不体现出众生对生命和生存繁衍的渴求。这种强烈的精神祁盼诉诸于民间美术的色彩中,表现出永不枯竭的生命活力。民间木版年画中红、黄、兰、白、黑单纯的色块重复并置,色度饱和的大红大绿直接对比,呈现出激昂的节奏,昭示着生命的蓬勃,这种色彩几乎就是对生命的纵情歌唱。

  三、民间木版年画的色彩具有单纯明快、饱和强烈的特征,呈现出乐观向上、自信阳刚的豪气和质朴纯真的乡土气息。民间木版年画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是民间艺人们农闲时自发自觉的创造,符和大众审美口味,是农民画给农民看的。因而不受上层意识形态的左右,不为客观物象和条条框框所局限,主观而直觉,重感性、重心象,所以这种色彩表达便显得自信而天然。加上简陋的物质条件的限制,民间美术色彩反而显得质朴古拙、粗放大气,像秋天田野里的高粱一样红火热情,乐观向上,灿烂明丽。

  民间木版年画的色彩特征,恰好是当代中国画在色彩方面的缺失因素。长期以来,中国画家们沉醉在“浓淡干湿”的笔墨中,暗恋着淡雅和谐而又沉重的笔墨,在黑白世界中游刃有余,而对色彩却显得感觉贫乏,没有思路和想象力。而色彩在打动视觉、触动心灵、表达情感方面却是何等直接,何等的举足轻重。色彩是第一视觉形式,缺失色彩,仅靠水墨浓淡支撑的中国画就成了单调苍白,千人一面的“字画儿”。“造型与色彩是绘画的两大重要语言……形状却不取得颜色的表情效果”。就表情而言,最显著的形状效果也比不上落日或地中海蓝的效果(鲁·阿恩海姆《色彩论》)。当代中国画有了色彩的加盟,水墨就不再是独轮车,色墨交融、有形有色,中国画才能谱出更具感染力的动人乐章。

  当代中国画缺失的色彩,是一千多年前丢失的民族民间色彩,而不是再现光影和冷暖的西方色彩。首先,发掘本土文化资源,整合民族民间传统,从民族文化母体中孕育出带有民族遗传基因的、能够传世的中国画特征鲜明的一元。当代中国画只有嫁接传统民间美术的色彩,才是血型相符、血缘相通的,也才是富有生命力的。

  继承民间木版年画色彩的原生态特征,可以为传统中国画注入原始的生命活力。传统中国画追求含蓄内美,淡雅和谐的水墨成为其固定不变的模式。中国画成了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不近女色的老人艺术。原生态的民间美术色彩所特有的本真、鲜活、激昂、蓬勃向上与当代中国画的追求一拍即合,传统古老的中国画便“破茧化蝶”,重获新生。

  借鉴民间木版年画色彩单纯明快、饱和强烈的特征,提升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发挥色彩的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前提,首先是施色的主动而不是被动状态,不以刻板地描摹对象为目标,主观直觉、放笔直取,才能表情达意。而民间美术中木版年画的色彩运用正好契合这种感觉,它注重原色对比,是对比色的和谐,生动鲜明,充满时代感。通过强烈的色相与明度对比更鲜明地反衬出色彩的特征。这样一来,色彩的表现力被最大限度地呈现出来,画面色彩在冲突对比中显得单纯强烈有力。寻求对比色的和谐成为现代中国画的色彩追求,是色彩的时代品格特征。

  整合民间美术色彩资源,分析研究其体系特征,以此为参照,建立和完善当代中国画自己的色彩体系,理论的建立和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前提和关键。民间美术的色彩与中国画色彩同源同宗、一脉相承,其参照和移植是顺理成章的,中国画不致因此丢失自我,沦为西方艺术的亚种和混血儿。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不能被割断的,忘掉传统、丧失记忆的民族没有文化积淀可言。要想在多元化的艺术格局中保持中国画特征鲜明的一元,只有植根于本民族传统的文化土壤,从民间美术中汲取营养,建立和完善具有民族基因的现代理念的色彩体系,色彩与笔墨同构,创造出独具东方典范的当代中国画,才能实现中国画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原文发表于《美术观察》2007年1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志刚(国画)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