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李志刚(国画)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观点】民间木版年画的装饰性及其美学意义

2015-11-26 13:58:45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李志刚
A-A+

  “过年”是中国人传统中最隆重的节日。年画,作为民间、民俗文化的一脉,曾经装点年节,吉庆红火,辉煌灿烂,如今却被现代化进程隆隆的车轮遗失在回忆里,成为了博物馆的玻璃柜中渐渐退色的文化遗产。岁月更迭,时空变换,伴随着传统文化潮的回归,已成过去并化为历史遗产的民间木版年画,却逐渐为世人关注,其文化与美学价值逐渐显现出来,并且愈来愈珍贵。信息时代,忙碌浮躁中不知所措的现代人,开始寻找曾经的精神家园,而积淀着千年文化传统、宗教信仰、民俗情感和民族审美理念的木版年画,唤起了人们尘封心底的那份久违的感动,特别是民间木版年画中所蕴含的、极富东方意味的装饰性的艺术形式,古拙、率真而又充满生命活力,其独特、纯正的中国气质,为当代造型艺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民间木版年画历经了千余年的岁月积淀,其自身已经发展成相对独立、稳定、完备的审美体系。木版年画是意、形、色的完美统一,视觉形式语言极具装饰性。它是传承了先民万物有灵观念的形象反映,可以说,是原始先民思维特征的活化石。继承和借鉴传统民间年画艺术,首先要解读其精神内核,从其产生的母体——民族文化中寻根探源,从哲学、社会学、艺术学的大背景中综合审视,探究其本质特征和当代美学意义,从而实现传统民间美术与当代视觉艺术的链接。

  木版年画是民间土生土长的传统文化资源,是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特征的直观显现。中华民族独特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成为其诞生的背景和土壤。民间年画起源于宗教,它源自民间,民间木版年画就是围绕着农历年的习俗和节庆活动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饱含着众生的纯真情感寄托和精神祁盼。寓意吉祥是民间年画的首要特征,富贵平(瓶)安,驱邪招福(蝠),喜上眉(梅)梢,事事(柿)如意是民间木版年画中常见的题材,这种吉祥的寓意也是民间木版年画广为流传、经久不衰的原因。民间年画的题材内容丰富而广泛,天地门神、农事历法、世事百态、神话传说、戏曲故事、吉庆花果等等,无不与民间众生的生活纠结在一起,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却以浪漫的艺术表现,装饰化的艺术语言,传达着中国农民的精神诉求与信仰。年画作品中常常借助具象事物来表达抽象而美好的寓意,诸如“连年有余”“榴开百子”“福在眼前”等等,反映出民间艺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中国人传统审美观念和民风民俗综合呈现的载体。

  千百年来,生自民间、传承于民间的木版年画,在相对封闭、稳定的环境中顽强的生存发展,带有强烈的原生态艺术特征,充满原始的旺盛的生命活力。民间年画是在农耕社会基础上衍生出来的乡土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根源,积淀深厚,在产地幸存的图版中,经过保护整理,在这一民间艺术宝库中,奇迹般地保存了中国民间传统纹样。从这些珍贵的老版纹样,可以追溯民族文化的源头。它源接人类早期朴素的审美直觉和本能,这种原始的直觉和本能使得民间年画呈现出本真、鲜活、质朴、简纯的特征。民间年画单纯明快,乐观向上,呈现出自信阳刚的豪气和古拙质朴纯真的品格,有着中国农民敦厚朴实、幽默睿智的气质。“不用文章朝天子,全凭刀马定太平”(武强年画画题),以年画中的门神武士为例,其造型夸张,威而不狞,正气凛然,绝无传统文人画的萎靡病态。民间艺人农闲时自发创造的木版年画,纯朴自然、浪漫天真,造型率真夸张,设色大胆写意;不刻板拘泥于客观物像和条条框框,主观而直觉,重理想、重情感、重心象,色彩表达自信而天然。民间年画色彩以民间土产的槐黄,榴红,靛蓝等颜料为主,粗糙的草纸,简陋原始的工具材料和制作工艺,反倒更加显得质朴古拙,粗放大气,生动强烈而又不失和谐。

  民间木版年画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学价值,为当代中国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继承、借鉴的途径和依据,分析研究民间木版年画中所蕴含的东方式的装饰审美因素,找出与当代艺术的契合点,在当代艺术中融入传统的、本土的、民族的艺术基因,目的在于在多元的艺术格局中保持中国当代艺术特征鲜明的一元。

  民间艺人创作的年画符合大众审美心理需求,这也是千百年来年画盛行于民间的原因之所在。首先,民间木版年画的构图大都对称饱满,一则便于绘制套印,更主要的是符合中国人“好事成双”,对偶工整的审美习惯,饱满的构图顺应了追求圆满吉利、红火热闹、兴旺富足的审美心理需求,均衡对称,殷实丰满,少有传统文人画的“虚灵空寂”,体现了农民大众盼望“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常见的题材如对狮、对虎、对花瓶、对门神都是成双成对,从视觉审美角度看,民间年画这种对称饱满、特征鲜明的构图形式极富装饰性,充满了平面构成的现代意识和东方民族特色。

  民间木版年画的造型高度概括夸张,以门神为代表的人物造型结实敦厚,威武震慑,饱满雄壮,是忠实、坚定、安全的象征。雕版刻线大刀阔斧,挺拔劲健,注重木版年画的独特韵味,造型不拘于客观物像的细枝末节,强调突出主要特征,以“好看”为目的,“画画无正经,好看就中”,粗糙的手,率真的心,创造出美的图画,画面效果追求装饰性,线的平面分割曲直有度,刚柔相济,阴阳互补,巧夺天工,节奏感、韵律感穿插其中。民间年画不仅题材内容寓意吉祥,其造型更是反复概括提炼,夸张传神,其造型魅力是西方体系的学院素描造型所不能能传达出来的。

  民间木版年画独具一格的东方意象色彩体系,成为其装饰审美中更富魅力的又一重要因素。来自民间的土制颜料,粗糙的草纸,原始独特的绘制套印工艺,反倒成就了民间年画的朴拙纯真、饱和大气。传统哲学观照下的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五色(红、黄、黑、白、青),在民间年画中广泛应用,具有约定俗成的象征意味。线刻造型平面分割,分色版套色印制,力求在有限的色版内套印出丰富斑斓的色彩效果。色度饱和,色相古朴纯正的色块重复并置,对比协调,相合相生,豪爽洒脱,跃动着蓬勃的生命活力,“色要少,还要好,看你用得巧不巧”,民间木版年画的用色画决与当代中国视觉艺术的色彩追求竟是如此合拍!

  无论是当代艺术还是传统民间艺术,其魅力首先在于与生命同构的表现形式。有意味的形式不只是泛泛的视觉审美愉悦,更在于深层的生命力的唤起与表达。本土的、原生态的民间木版年画中蕴含着持久的、顽强的、旺盛的生命活力,其极富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红火圆满而极富装饰意味的构图,意象夸张的造型,自信、单纯、天然的色彩表达使人感受到一种力量,一种雄浑朴拙,大气阳刚,乐观向上的蓬勃的生命力,这种力量是传统的苍白阴柔的文人水墨画所没有的。民间年画的色彩红绿、黄紫对比,视觉效果厚重醒目,墨线鲜明有致,气氛热烈,装饰性强,层次分明,画面气氛和情趣突出,强烈的装饰色彩对比,反映出中国民众朴实、热情、直爽、单纯的民风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中国绘画的传统不只是明清以来渐成主流的文人画,还包括民族民间美术传统,以及各个历史时期融入的异族、异域文化传统。众多支流汇集成中国绘画传统大系,这其中我们要辨清传统的主流,本土的、民族的、民间的传统是我们的文化根脉和遗传基因,植根民族民间文化土壤,不断创造出中国风格、中国气质、中国品味,同时又富有时代精神的当代中国绘画,“保持中国画的独特与崇高”。

  当代艺术行至多元的路口,在尚未找到起码的评判标准的窘境下,迟疑困惑,鼓噪争吵,撑着“多元化”的大伞,贴着“个性化”的护身符,盲目自信地生产艺术垃圾,艺术生态受到污染,人文精神缺失,虚情矫饰,病态冷漠,粗制滥造,不求品质。而传承千年的民间木版年画也许并不前卫,历史文献,“经史子集”几无记载,文人画家更是不屑提及,但它却为当代中国绘画摆脱传统笔墨的窠臼,应对西方强势文化挤压下的文化无序状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途径。

  关注传统民间年画,分析探究其独特的装饰意味与美学价值,目的是将传统民间美术的基因在当代艺术中遗传和重生,保持民族文化的纯正血脉。当前,学界每提及民间年画,触目的字眼往往是“濒危”、“抢救”、“保护”,而民间的老版年画即便都锁进博物馆,也不等于真正继承下来了。要真正继承、借鉴民间美术,就要走进民间,寻根溯源,潜心梳理和分析民间年画的艺术特征与美学价值,融会贯通,还原艺术的人文精神,为当代艺术的发展推开这扇尘封已久民间传统之门。

  参考文献:

  《中国年画发展史》 刘正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5

  《年画》 王树村 王海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5

  《中国民间吉祥艺术》 李振球 乔晓光 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湖州师院艺术学院 李志刚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李志刚(国画)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